首頁
集團概況
集團簡介
集團動態
集團新聞
出資企業新聞
媒體聚焦
景區動態
黨建群團
紀檢監察
公示公告
聯系我們
媒體聚焦
當前位置:
首頁
>
集團動態
>
媒體聚焦
湖北日報:唐崖土司遺址,一日穿越千載,一圈走遍土家
發布日期:
2022-07-22
瀏覽: 1083 次
小
中
大
唐崖土司遺址位于咸豐縣唐崖鎮唐崖司村,始建于元至正十五年(1355),廢止于清雍正十三年(1735),共歷時元、明、清三代381年,曾是方圓一千多公里地區的政治、軍事、經濟、文化中心,如今是全國規模最大、保存最完整、最具有民族特色的土司文化遺址。在這里,你可以觀賞到巴楚建筑的工藝神韻,品味土家土司的傳奇人生,體驗古老淳樸的民俗風情,感受到“一日穿越千載,一圈走遍土家”的美好神韻。
唐崖河繞城而過,是唐崖土司城的天然屏障。土司城遺址占地74萬平方米,現存城防設施、交通設施、建筑基址、墓葬、苑囿、手工業遺址等多種類型遺存,特別是保存完整、井然有序的道路和院落體系,呈現出城市主體一次性規劃、營建的特征,堪稱“土司制度的實物見證、山地城市的佳作典范、多民族文化融合發展的結晶”,有“小故宮”之稱。
2006年,唐崖土司遺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2015年7月4日,在德國波恩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,被成功列入《世界遺產名錄》。
目前,唐崖土司遺址部分建筑尚保存完好,街道墻垣仍清晰可辨。
土司城除南面中部依托自然山險外,外圍均修筑有城墻,以自然塊石壘砌而成,采用“石包土”結構,現基礎大部保存完好。其中,以東城墻中斷保存最好,殘長約150米,高約2.5米,北部設門,門道和城臺形制清晰。城內有“三街十八巷”,由主干道、三橫三縱的次干道、數十條巷道構成,主干道南北向貫通全城,依次分為上、中、下三街,全長近600米,路面采用寬1.5—3.5米不等青砂巖鋪筑,是目前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明代石板道路。
唐崖土司遺址內共有小衙門、大寺堂等院落30個,以及分布在院落內部或附近的17個水井遺跡。城內外人文景觀遍布,最主要的有石人、石馬、石牌坊等大型石雕,土王墓葬及古墓葬群、夫妻杉、妃子泉等數十處景點。
其中,荊南雄鎮牌坊是唐崖土司遺址現存唯一完整的地面建筑,該坊通高7.15米,面闊8.4米,四柱三門三樓式,全石仿木構,是唐崖土司城的標志性建筑,也是現存土司遺址中等級最高、體量最大的禮制性建筑。明天啟四年(1624),為表彰土司覃鼎參與平定“奢崇明叛亂”戰功,由四川巡撫朱燮元奏請明朝廷敕建,坊名“荊南雄鎮”和“楚蜀屏翰”由明熹宗朱由校手書。
有城的故事就有人的傳說,覃氏土司的故事砌刻在整個唐崖土司城的一磚一瓦里,譜寫著土家人的聰穎智慧以及土家族與漢族的友好民族交往。唐崖土司城的規模在其18代土司覃鼎時曾達到頂峰。城址西面玄武山頂部兩株樹齡超過400年的夫妻杉,便相傳為土司覃鼎夫婦所植。兩樹枝干連理,并峙而立,如夫妻攜手,成為唐崖土司遺址自然景觀的象征和標志。
責任編輯:武陵
鏈接:
https://news.hubeidaily.net/pc/782273.html
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无码AV